毛医生博客
转载:顽固的头痛、溃疡等病久治不愈,或为虚阳上越,潜阳封髓丹用之效佳

潜阳封髓丹应用举隅

作者/任素玉 王晓红 周亚丽

潜阳丹是清代名医郑钦安的独创方剂,他临床注意扶阳,擅用大剂量姜附等辛热药,创立了“火神派”。

潜阳封髓丹为温肾潜阳、纳气归肾之方,是由潜阳丹和封髓丹二方合成, 前者为郑氏独创,后者为《医宗金鉴》方,郑钦安十分推崇该方,临床用于虚阳上浮之证时多与潜阳丹合用,疗效卓著。

后世医家常承继郑氏方法,将二方合用,吴佩衡称为“潜阳封髓丹”,该方用药独特,临床疗效妙不可言,对真气上浮或虚阳上越之证屡试屡效。

一、潜阳封髓丹的适应症

患者凡属阳虚或虚阳上浮所表现的头面五官诸疾均可应用:如头痛、头晕、牙痛、咽喉肿痛、口腔溃疡、目赤、口臭、但头汗出等证均可用该方治疗,且一般不再复发。

二、潜阳封髓丹的组成及方解

该方的药物组成:砂仁15g,附子10g,龟板6g,甘草10g,黄柏10g。

方中砂仁辛温,能宣中宫一切阴邪,又能纳气归肾;附子辛热,能补坎中真阳,真阳为君火之种,补真火即壮君火也;龟板得水之精气而生,有通阴助阳之力;甘草补中,有伏火互根之秘;黄柏味苦入心, 禀天冬寒水之气而入肾,色黄入脾。

故为调和水火之枢纽, 况且砂仁纳五脏之气而归肾,甘草调和上下又能伏火;黄柏之苦合甘草之甘,苦甘化阴;砂仁之辛合甘草之甘辛甘能化阳,阴阳合化,交会中宫,则水火既济。

故全方共奏纳气归肾、引火归原之效。

三、病案举例

案1:头痛

康某,女,41岁,头痛反复发作20余年,近1年内加重,几乎每天都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平日里靠口服各种止痛药物缓解,从未彻底治愈。

现头痛以巅顶部为重,伴双目干涩,口腔溃疡、心烦、夜寐不安,经前期头痛加重,甚时恶心欲吐,头面时汗出,颈项不适,双膝以下逆冷,脘腹遇冷不适,小便清长,大便正常,口干喜热饮,舌淡胖润有齿痕,脉沉滑。

四诊所得可谓一派阳虚之象,郑钡安云:“ 因阳虚日久,不能镇纳浊阴,阴气上腾,有头痛如裂、如劈、如泰山压顶……法宜回阳收纳为要。”故投“潜阳封髓丹”加味。

药用如下:

附子15g,炮姜15g,龟板10g,砂仁15g,黄柏10g,炙草15g,吴茱萸15g,党参15g,熟地15g,当归15g,川芎25g,赤芍15g,良姜15g,香附10g,肉桂10g,葛根30g,磁石30g,牡蛎30g。

3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3剂药后自觉身轻神清,诸证明显好转,惟觉夜间全身发热、汗出,余无其它不适。上方去四物加桂枝15g,白芍15g,山茱萸25g,五灵脂10g,5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姜枣为引。

服完5剂药后诸证皆除。随访半年未复发。

按此症头痛20余年,其肢冷、小便清长,喜热饮,舌淡胖润均为阳虚之象,头痛乃阴气上腾引起,以潜阳封髓丹合吴茱萸汤加味,5剂即获效验,足证方药合拍。

案2:口腔溃疡

张某,男,47岁。口腔溃疡反复发作10余年,用清热泻火药即缓解,但 10年来反复发作,逐渐加重,由1月1次发展至1月2次,最近口腔溃疡持续不解近20天,伴咽喉肿痛,口服清热药无效,并见口苦口渴不能饮,便秘,腰腿疼痛,小便清长,纳可,舌淡赤胖润上有溃疡灶,脉沉滑软。

此为久病复加累用寒凉药致阳虚日深,阴气上越所致,范中林云:“口内少实火”。治宜大辛大热之品以驱阴益阳,别无它途。故投“ 潜阳封髓丹” 加味。

药用如下:

砂仁15g,黄柏10g,附子15g,龟板20g,炙甘草15g,大黄10g,蜂房10g,磁石50g,牡蛎50g。

5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患者服完5剂药后诸症明显减轻,近日便溏,余无不适。舌淡赤润,脉沉滑,此处便溏应属阳气逼体内阴寒下泻所致,故治疗时不予特殊考虑,上方加桔梗10g,竹叶10g,又进5剂而诸症皆愈,随访半年未复发。

案3:口腔苔癣

张某,男,58岁。患者自述口腔两侧黏膜苔癣伴漫肿1年,且逐渐加重,曾多方求治于中西医疗效不显。半年前去北大医院确诊为“口腔黏膜苔癣”。西医没有什么治疗方法,转而求中医治疗,口服大量清热泻火药,口腔黏膜病未见好转。

现患者口腔两侧黏膜苔癣约2平方厘米大小,口腔两侧黏膜痛如针刺,进食时喜热饮否则疼痛加重,平素畏寒怕冷,便溏,小便可,纳食一般,伴见鼻咽部黏膜有散在溃疡、舌胀麻不适,舌淡胖润,苔淡黄,脉弦细数无力。

素体阳虚,畏寒怕冷,久之则阳虚,阴气上腾而出现假热之症,故清热无效,反而加重病情,当以回阳收纳为主。

药物如下:

砂仁15g,附子15g,甘草10g,龟板10g,黄柏10g,干姜15g,党参20g,苍术15g,白术15g,薏苡仁50g,煅龙骨50g,煅牡蛎50g。

10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连进10剂后,鼻咽部黏膜散在点状溃疡及舌麻胀不适消失,口腔两侧黏膜刺痛明显减轻。现觉口腔两侧黏膜如物塞填的感觉,畏寒怕冷及便溏好转,效不更方。

方药如下:

炮姜15g,附子15g,砂仁15g,龟板10g,黄柏10g,煅龙骨50g,牡蛎50g,茯苓30g,肉桂10g,蜂房10g,黄芪30g,炙甘草10g,白术10g。

10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患者进此方后,自觉咽部两侧无不适感,查口腔两则黏膜苔癣消失,大便正常,故嘱其口服此方10剂,隔日1剂,以彻底根除。

此症在一派阳虚之象中,具有明显苔癣、鼻咽溃疡,且清热无效,当属阴气上腾出现之阴水,用本方合以理中汤加味,收效理想,确为良方。

四、结语

“火神派”首领郑钦安在强调阴阳辨证的同时,尤其强调人体以阳气为主,“阳气无伤,百病自然不作。阳气若伤,群阴即起,阴气过盛,即能逼出元阳,元阳上奔,即随人身之脏腑经络虚处便发。”

上述3个病证均为临床常见、多发病,发病多年,很难治愈,此类病证世医均以实热或阴虚内热而论治,虽一时见效,极易复发,发展成为难治之顽症。

郑钦安“ 火神派”的理论即是阴阳为纲,对头面诸疾的认识有独到之处,用其理论指导临床,该三例患者均属阳虚阴盛,逼元阳上浮的“阴火”症,治疗应从根本上入手,其本为阴寒过盛,阳气衰微,其标为阴火,是一种假象,故治疗以治本为主,调理体内阴阳,使阴平阳秘,水火相抱,故此疾愈而不发,临证时用温肾潜阳为主,稍事加减用药,则效如桴鼓,且不再复发。

笔者临床见到多例顽固性口腔溃疡和头痛顽症,用此法治疗则见覆杯之效。至此深深叹服郑钦安独具慧眼火神心法。

毛家立
安顺市中医院中医科主治医师

2015年毕业于贵阳中医学院,医学学士,师从“安顺市名中医”毛永兴医师十余年,在继承发扬师承的基础上对于各种急慢性疾病有自己独特认识。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类妇科病,男女不孕不育,脾胃病,抑郁症,更年期综合征等各类内科杂病。

尤善于纯针灸治疗各类痛症、内科疾病及纯中医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及各类内分泌疾病。

随机推荐
黔ICP备20220036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