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医生博客
夏天少喝水,多科学补水是关键。

在炎热的夏天流了很多汗。特别是长期户外工作者和喜欢运动的人,再加上不及时补充水分,会导致机体缺水。少喝水不仅会中暑,还会使身体发生微妙的变化,损害机体的健康。

长期少喝水,身体会发生什么变化?

1、长石头

喝水少,排尿量减少,通过排尿不能及时排出体内代谢废物和毒素,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出现结石。

2、血液变得粘稠。

对于三高患者来说,少喝水可以提高血液粘度,减慢血液循环速度,容易引发脑血栓或心肌梗塞等心脑血管事故。

3、大便干燥结

长期少喝水,大肠会吸收粪便中唯一的水分,使粪便干燥,大便排泄不顺畅,长期会变成便秘。

4、尿酸水平上升

喝水太少会增加体内尿酸的量或减少尿酸排泄,尿酸盐容易沉积在关节和肾脏等部位。

5、癌症风险增加

喝水太少也会增加癌症风险,如前列腺癌、输尿管癌、膀胱癌。

那么夏天出汗后该怎么补充水分呢?

夏天喝水也是有学问的。少不了一个,少不了两个。

第一,很多人没有掌握补充水的正确方法,使人体无法及时补充所需水分。如果一个人觉得很渴的时候喝水,那就已经是亡羊补牢了。这时机体已经严重缺水,身体的器官已经在极端情况下运行,一个会增加脑血栓、冠心病的发病率。二是容易形成尿路结石和尿路感染。三种容易使皮肤干燥,皱纹增加,加速人体老化。第四,大便干燥,产生内毒素,会引起腹胀、眩晕等中毒症状。

因此,盛夏要及时科学补充水分,每天要喝1000毫升以上,不要只在口渴的时候想饮用水,要定期喝水。一般来说,早上起床刷牙,喝一杯开水,上午10点喝一杯,午饭前喝一杯,下午3点喝一杯,晚上睡觉前喝一杯比较好。

第二,过量的饮用水会中毒,补充水的同时要放盐。不能少喝水,但喝水太多会引起中毒。水约占人体体重的65% ~ 70%,在体内比较稳定。人体细胞的细胞膜是半透膜,水可以自由渗透。喝水太多,血液和间质液会补充平衡解释,渗透压降低,水会渗入细胞内,导致细胞肿胀和水中毒。尤其是脑细胞反应最快的时候,一旦脑细胞肿胀,颅内压力就会增加,头晕、头痛、呕吐、无力、视力模糊、困倦、呼吸减速、心率减速、严重时昏迷、痉挛,甚至危及生命。

果汁饮料、牛奶饮料、茶饮料等含有大量糖分、色素、香精等添加剂,因此,在家中,白开水、清茶、绿豆汤是最好的选择,也是解渴最有效的,还含有糖、色素、香精等。出汗时,如果想补充人体损失的营养素,可以加入少量含有盐分(刚感觉不到的咸味)的蔬菜汁或盐分较少的豆浆(红豆汤、绿豆汤等),补充水分,同时补充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避免高糖分的不利影响。

请注意,不要只在口渴的时候喝水,口渴的时候尽量慢慢喝,嘴里含着少量的水,弄湿嘴巴和脖子,喝水。

喝水大还是小口喝?

根据情况,喝水的方法不同。

大量喝水缓解便秘。体内排便水分或肠道等长期排泄能力下降,会引起便秘。如果便秘的原因是缺水,最好的补水方法是大量喝水。喝水大的时候吞咽动作要快。这样,水才能快速到达结肠,刺激肠道运动,促进排便。相反,喝一点水会减慢水的速度,容易从胃中吸收,产生尿液,因此不能有效缓解便秘。

用细小的入水成分缓解热量。间歇性、小补水最适合长跑或其他耐力健身运动的人。运动中身体感到疲劳,体温也突然上升,所以排出大量汗水会发热。这时适当的饮用水可以调节血液和组织液的正常循环,溶解营养素提供体力,释放热量,调节体温,增加耐力。运动中最不愿意补充暴政成分的是进一步增加心脏负担,甚至会引起水中毒。

怎么喝水才是对的

1、适量喝水

健康的人每天至少要喝8杯水,即2.5升左右。这是大体的标准。运动量大或天气热的话,饮水量会相应增加,早上起床后喝200毫升的水对身体有好处。每次都要适量喝水,不能太多或太少,太多会加重肾脏负担,太少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所以正确的方法是每次喝200-300毫升,机体才能真正吸收。

2、水温要适中

研究表明,煮沸后冷却到20 ~ 25的白开水具有最奇特的生物活性,能通过人体的细胞膜,很好地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喜欢喝温水的人新陈代谢状态好,肌肉组织中乳酸积累少,不会感到疲劳。

3、不要喝陈水。

如果将水放置4个小时,由于细菌的繁殖和微生物的作用,水的生物活性损失高达70%。亚硝酸盐也能升至每升0.914克,亚硝酸盐是引发胃癌的主要原因。

毛家立
安顺市中医院中医科主治医师

2015年毕业于贵阳中医学院,医学学士,师从“安顺市名中医”毛永兴医师十余年,在继承发扬师承的基础上对于各种急慢性疾病有自己独特认识。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类妇科病,男女不孕不育,脾胃病,抑郁症,更年期综合征等各类内科杂病。

尤善于纯针灸治疗各类痛症、内科疾病及纯中医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及各类内分泌疾病。

随机推荐
黔ICP备20220036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