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医生博客
转载:中医护齿经验谈

老百姓所谓的“牙病",大多是指龋病或因龋病引起的牙痛等症状。龋病是一种十分古老的疾病,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先民就有“龋”的记载。只不过它还有许多“别名",如隋时叫它"疳虫蚀齿"(《诸病源候论》),唐时叫“龋齿”、"钟牙"(《外台秘要》)。

不管叫什么,我们的祖先已经认识到,龋病的发生与某种“虫”有关,是在“多食肥甘厚味”的基础上,又遭“虫蚀”而发病的。这些认识与现代关于龋病的病因研究结果有极高的相似性,令人赞叹。

可惜的是,近代以来,由于封建社会的闭锁和生产力发展速度较慢,祖国医学中的口腔部分并未得到应有的发展,由西方传入的现代口腔医学已经确立了它的主流地位。人们对于已经发生了的“蛀牙”,习惯于去医院躺在牙椅子上“任人宰割”——用特殊的牙钻磨掉龋坏的部分,用人工材料补上磨掉的部分。

但是您是否想过,若是有什么方法使自己的牙齿不被“蛀”掉,不就省了后面的许多麻烦吗?由此产生了“护齿”重于“治齿”的理念。在这个方面,中医药有着它的一席之地。

谈到中医药护齿,首先要了解中医对牙齿生长发育规律的独特认识。中医认为,牙齿与“肾”的功能关系最为密切。

“肾主骨”

“齿为骨之余"

就是说,牙齿的健康与骨的健壮有关,而骨的健康又与“肾”正常有关。“肾主水”,“肾在液为唾”,“肾”的功能好,唾液就多,牙齿所在的环境就好,牙齿的健康就有了保障。

“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八八则齿发去。”

——《素问·上古天真论》

“肾者水脏,主津液。”

——《素问·逆调论》

因此,从生理方面看,肾之精气充足则生长发育正常,牙齿坚固;肾之气化功能正常,津液上承则口腔濡润,牙齿健康。从病理方面看,肾精不足则牙齿疏豁动摇;肾阴不足,虚火上炎则齿衄齿病。

口中唾液黏少,甚至无唾,口唇干燥,舌红少苔,牙齿容易蛀坏。据此,中医认为“护齿”的“第一要务”是“养肾健肾”。由此而引发出“不能太过劳累,多吃益肾食物,房事适可而止,增加有氧运动”的全身性护齿口诀。

对于已经出现临床症状的牙齿问题,中医认为要尽早治疗。我国古代没有现代牙医那种精细的牙科手术方法,而是以药物止痛和充填为主,同时服用益肾固齿方药。

如宋代有将龋牙洞中的“污物"挑去,用细辛、花椒、苏叶、冰片、青黛等碾成的细末塞入洞内“杀虫止痛”的记录;

唐代《唐本草余》中有“以白银和银箔合成之,亦具补牙齿缺落功效”的记录;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载有以砒霜(三氧化二砷)治牙的用法。这些记载与至今还在口腔临床使用的“银汞充填法”、“三氧化二砷牙髓灭活法”极为一致。

中医强调口腔局部清洁对于保护牙齿健康的重要性,提出刷牙、漱口是“第二要务”。并提出刷牙、漱口的要点是“用青盐、含温水、食后漱、晚间刷”。

元代的医书中说:“凡清旦刷牙不如夜刷牙,齿疾不生”,“凡清旦盐刷牙,平日无齿疾”,“凡食讫温水漱口,令人无齿疾口臭”。

金代的《丹金书》中介绍“善于养齿者”和“智者”的护齿方法是:

“凡一日饮食之毒积于齿缝,当于夜晚刷洗,则垢污尽去,齿自不垢。故云:晨漱不如夜漱,此善于养齿者。今观智者每于饭后必漱,则至老坚白不坏。”

中医提倡积极的“牙齿锻炼",通过“叩齿”等方法,加强牙齿及其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使牙齿坚固。其要领是“上下牙齿对击出声,每次300下,早晚各一次"。明代《景岳全书》说:“古有晨昏叩齿之说,或日行一二次而极自固矣,而余年逾古稀,而齿无一损。”

唐代的名医孙思邈在他的名著《备急千金要方》里写道:“每旦以一撮盐纳口中,以暖水含,措齿及叩齿百遍,口齿即牢固。”

编者按:扣齿是重要的养生方法,小编找来一篇详细介绍扣齿的文章,方便大家学习。

古人的叩齿养生法作者/郭旭光

我国古代人民为了争取长寿,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讲求养生术,以求健康、延长寿命。叩齿养生法就是其中的一种。

早在1600年多年前的东晋时期,养生学家葛洪在《抱朴子》一书中就提到:“清晨叩齿三百过者,永不动摇。”意即每晨叩齿三百以上,可使牙齿坚牢,不致掉落。

南朝名医陶弘景认为“齿为筋骨之余",叩齿则会筋骨健壮,精神爽快。唐代名医孙思邈也主张“清晨叩齿三百下”。陶弘景、孙思邈都是比较著名的擅长养生的医家。虽说生活的朝代不同,养生保健的方法也不尽相同。

不过有一点却是一样的,那就是他们都非常善待自己的牙齿,老年之后依旧耳聪目明、精神矍铄。

明代养生学家冷谦从叩齿法中深受其益,活到一百岁以上。我国民间有“清晨叩齿三十六,到老牙齿不会落”的谚语。

不少长寿老人还有在解大小便时咬紧牙根的固齿法。的确,当你咬牙时,牙根部位受到按摩,血运通畅,营养充足,牙齿当然会健壮。而牙齿是人体“后勤部门”营养补给的第一关,长年牙坚齿固,全身受益,这就是坚持叩齿得以长寿的“秘密”。

传统的叩齿法包括叩齿、搅津、漱津和鼓漱等步骤。每晨起床及临睡前各叩齿一遍。先叩臼齿,其次叩门牙,再叩左右犬齿。

之所以要分别叩齿,是因为这些牙齿不在一个平面上,不可能在同时都叩上。叩齿后,用舌尖沿两侧牙龈及两颊黏膜处来回搅动片刻,口中津液就分泌得较多。

中医认为,口津是一种与生命密切相关的天然补品,所以古人给予“玉泉”“琼浆”“金津玉液”“甘露”“华池之水”等美称。可含在口中鼓漱数遍,然后分数口咽下。舌尖按摩牙龈还有助于牙龈的血流通畅。随后咬紧牙关,来回鼓动腮帮,口中也会津液不断,分次咽下。这样的健齿法大约可在10分钟内完成,次数多少不拘。

毛家立
安顺市中医院中医科主治医师

2015年毕业于贵阳中医学院,医学学士,师从“安顺市名中医”毛永兴医师十余年,在继承发扬师承的基础上对于各种急慢性疾病有自己独特认识。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类妇科病,男女不孕不育,脾胃病,抑郁症,更年期综合征等各类内科杂病。

尤善于纯针灸治疗各类痛症、内科疾病及纯中医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及各类内分泌疾病。

黔ICP备20220036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