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回答针对的是初学者和对于脉诊有一定体会但是无法进阶的同道,水平比较高的随便看看即可。
很多人在学习脉诊的时候都会感觉到完全无法入门,和临床找不到对应点和切入点,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你的切入点和初始理解就陷入了两个巨大的误区。
第一就是过度的神话脉诊。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很多人初学的时候会下意识过度的神话脉诊,希望三指一搭,什么都能摸出来,好像其他都不重要了。你一旦有了这个思路,不但你的脉诊学习会非常费力,你的中医之路基本也断了,其实很多东西,你要神话它,你反过来你想即可通透,如果真的脉诊真的有这么夸张的准确,完全替代了其他诊疗手段,那么应该天下无病不治,西医的各种检查不是都是浪费时间浪费钱,如果是我自己有这个实力,我马上去现代医学的顶尖学府协和、华西这些打擂台,直接振兴中医不是很简单吗?但是很显然没有这种人,所以这个诊断方法是必然有他的局限性的,而且这个局限性还不低,这个是你学习脉诊之前必须要认识到的问题。
第二就是在第一点的基础上弱化了其他诊疗手段。
这里是说脉诊,所以现代医学我就不多做论述,在笔者自己的临床经验中,我个人觉得望诊问诊的优先级是远远高于脉诊的,如果你的面相闻诊学得足够好,你单看他的面相舌苔,听他的声音,你大概就可以基本判断这个患者的大体情况了。再配合合适的问诊,基本上其实完全可以不需要脉诊就可以准确的诊断病情并有效的治疗。在笔者自己的临床中,脉症不符的情况是非常常见的,当脉诊与其他几个诊断(望闻问)有明显冲突的时候,我一般就是直接抛弃脉诊,最后从结果来看基本脉诊的信息都是误导,在现实中,我见到过很多看起来脉诊很厉害的医生,很多患者的评价就是,摸脉很准,但是就是治不好,希望大家都不要成为这样的医生。
当然我以上的论述不是在告诉大家脉诊没有用,在很多特殊病或者完全无法辩证的情况下,脉诊的作用是非常强的,下面我会给大家说一下脉诊的学习。在规避了上面的两个误区后,脉诊的理论学习我的个人建议就是看教科书即可,千万不要去看各种乱七八糟花里胡哨的学说理论,我看过最起码20个版本的脉诊论述思路,基本上都在我上面的两个误区中,实践是永远大于理论的,最后看过来为什么推荐教科书,因为教科书说得最简单,大道至简就是这么个道理。
在前期脉诊我们需要背的东西其实真的不是很多,我给大家总结一下:
只切按手腕部的脉搏,称为“寸口”诊法。在这短短寸许长的脉动部位上,将腕横纹向上约一寸长的这段脉动分成了三“寸、关、尺”三部。
左右手的寸、关、尺部位分属不同的脏腑,认为可以反映相应脏腑的病变。其中右寸反映肺的情况,右关反映脾胃,右尺反映肾(命门),属阳;左寸反映心,左关反映肝,左尺反映肾与膀胱。属阴。
然后就是重点分清四种脉相:浮、沉、迟、数。
浮脉:脉来浮取即得,重按反觉减弱。
沉脉::脉位低沉,轻取不应指,重按始得的脉象。
迟脉:迟脉与数脉为相反的脉象。迟脉是指每一息脉跳动不足四次。
数脉:脉来急速,一息五至以上。
脉诊的前期,需要的理论知识这么点,多的你也不用背了,除了把你背晕,没有任何意义。然后去摸吧,尽可能的多摸脉,多把握这4种脉象的变化,让自己对于这4种脉象足够的敏感,做到触之即明,这个过程其实并不难几千例其实基本就够了,但是如果这个基础你都打不好,你的脉诊学习绝对是失败的,临床上最起码80%的中医师这四种脉他们应该都分不清楚。然后你再以此为基础,慢慢的完善对于其他脉象的体会和把握,你先要认出来,你才能结合临床来判断,基本你的脉诊就入门了。
然后就是进阶篇,很多人,脉诊入门了,还是搞不懂该怎么运用到临床上,因为他的思维没有跟上时代的变化,还在以古书上的思维来看待现代人。这里必须要认识到的一点是,现在人的体质和古代人已经完全不是一回事了。现代人的体质在我看来是不如前人的,以目前里看,20-30岁的人身体不如40-50岁的人,后者又明显不如60-70这批人。
所以你的思维也要变化,最典型的一个代表就是孕脉,笔者在出入临床的16-18年阶段,对于孕脉的把握算是比较有心得的,其实滑脉就是一种勃勃生机的脉象,但是随着时间和临床经验的进展,很多孕妇因为身体素质较差,但其生育天赋较强,哪怕怀孕到了6-8个月甚至即将生育,她的脉象还是属于一种沉弱无力的表现,甚至你单凭脉象会觉得这个女性很可能是不孕症,所以我们也要根据时代变化来更新自己的知识。
而因为体质的变化比较大,带来的另外一个变化就是病脉与平脉的互换,简而言之就是很多人都处于不健康的身体状态,他的病脉反而是平脉,平脉反而是病脉,所以很多时候脉诊给你带来的是完全错误的信息,一定要仔细鉴别。
下面就是我的重点思路,在动不在初。脉诊的初始状态会欺骗你,但是他的变化是不会骗你的,会给你提供一个正确率极高的参考数据。以笔者自己的临床经验,绝大多数患者,在你的中药针灸等治疗下,如果你的思路是正确且有效的,他的脉象绝对会有正向积极的变化,而且是比较容易捕捉的。
以我近期的两个病例为例:
1、这是一名60岁的女性患者,因为反复外感不愈就诊于我处,自诉10+年来反复外感不愈,但是我观察其面相口唇乌青,面色黝黑,舌质紫红,有瘀斑,光凭这个其实就可以判断出患者属于明显的气滞血瘀的症状,脉象上也是明显的沉涩无力,追问下患者全身有多处脂肪瘤,特别双侧臀部均有两处5*5cm的包块存在,已存在30余年,因不影响生活所以未做处理。这个患者我的处理思路就是四诊均属气滞血瘀证,方以血府逐瘀汤+乳香、没药、丹参、龙血竭、牡丹皮。每诊开药1周,半月后患者外感已无,口唇乌青,面色黝黑均较前明显好转,身上的脂肪瘤也较前缩小,脉象已由沉涩无力变化为浮细。后又服药一个半月余,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口唇轻度乌青,面色从黝黑转红润,全身多处脂肪瘤均消失,仅右侧臀部还能摸到少许,脉象已变为平脉。
2、这是一名30岁的女性患者,因月经量少1+年就诊于我处,同时自诉其排卵功能较差已连续监测排卵3个月未见优势卵泡,其脉象偏浮数,舌红,但其自诉常年怕冷,这就是脉症不符合开始我还是以肝胆经的疏通为主,因其来就诊时正是经期,所以在经期以逍遥散加减,其服药后诉月经量未见增多,但心情较前愉快,脉象从浮数变为了沉弱,这在我看来才是其真实的病理脉象,与十全育真汤+黑顺片、紫石英等温阳药进行治疗,服药半月余停药,月经复来第一天就诊,诉第一天经量仍少,未见改善,但其脉诊已变为浮而有力,嘱患者不需服药,耐心观察,后10+天复诊回示后几日月经已恢复到正常水平,后次月监测排卵有优势卵泡成熟并排出。
这就是通过脉诊的变化来判断疾病的愈后变化。这里可以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脉诊记录,我一般是总体记录脉象的变化,然后对比左右手的强度,最后在分类比对。对于大多数平人的脉象,应该是关脉最强,寸脉稍弱,尺脉再弱,同时左手比右手稍弱。
如以上第一个患者的初次脉诊我的记录便是总体沉涩无力,左手较右手有力,左手寸关沉涩,尺脉触之不及,右手三部脉皆沉涩无力。然后每次记录在对比,最后的时候便是总体浮细,左手比右手稍弱,左手寸关浮,尺脉稍沉,右手关脉弦紧,寸尺稍浮细。
以上就是我的脉诊学习入门思路,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照着我这个思路学习一下,相信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5年毕业于贵阳中医学院,医学学士,师从“安顺市名中医”毛永兴医师十余年,在继承发扬师承的基础上对于各种急慢性疾病有自己独特认识。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类妇科病,男女不孕不育,脾胃病,抑郁症,更年期综合征等各类内科杂病。
尤善于纯针灸治疗各类痛症、内科疾病及纯中医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及各类内分泌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