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医生博客
转载:论小儿咳嗽的治疗

小儿咳嗽的治疗

作者/王静安

小儿时期在生理上肺常不足,肺气娇弱,卫外功能较差,加之寒温不能自调,在天气寒冷或气候突变的环境下,将息失慎,最易感邪。邪从口鼻或皮毛而入,侵犯肺经,影响肺气的肃降而引起咳嗽。

另外,咳嗽与痰有密切关系,所以有“无痰不成嗽”的说法。痰的形成,或由于小儿体质因素,湿痰素盛;或系外邪侵入,肺气失宣,通调水道失职,水湿不化,聚而为痰;或因小儿脾胃薄弱,加之乳食不节,或过食辛热香燥炙煿食物,致脾失健运,水谷不能化生精微,反而酿成痰浊,上贮于肺,阻遏气道,使肺之清气不得宣畅而发为咳嗽。

总之,小儿咳嗽,不论何种原因所致,皆和肺脏有密切关系,且与脾相关连。《幼幼集成》论咳嗽说:“大抵咳嗽属脾肺者居多,以肺主气,脾主痰,故也。其总病机为肺失宣肃,肺气上逆而作咳。”

怎样治疗咳嗽

历代医家医著对咳嗽一证分类分型较多,也较繁杂。我认为,咳嗽以外感为主,内伤者少;咳嗽以热证为主,寒证兼见,可分为风邪束肺、痰热壅肺、湿热蕴肺、肺阴不足四大类型较为切合临床实际。

1.风邪束肺

为病之初起,多由外感风邪引起。因邪在表,多发热、恶寒等表证。症见干咳,渐见痰稀色白,喉痒声重,其偏寒者咽不红,常伴恶寒无汗,指纹青红,脉多浮紧;偏热者咽多充血,常伴有恶寒,发热,舌苔薄白,质淡红,指纹红紫,脉浮数。

邪从外来,当从表散,治法以宣肺解表为主,以自拟清宣宁嗽汤为主方加减治疗。

清宣宁嗽汤

荆芥9g,炙麻绒9g,炙百部12g,炙旋覆花15g,炙白前根15g,苇根15~30g,橘络9g,黄连6~9g,山楂15g,神曲15g,枳壳9g,桔梗9g。

方以炙麻绒、荆芥解表祛邪、宣肺止咳,为方中之冠,配以炙百部、炙旋覆花、炙白前根治疗咳嗽力量更专;用山楂、神曲、枳壳以消滞通腑,以增进纳食,使腑气通畅,六腑通则肺气亦降;小儿为纯阳之体,感受外邪易从热化,方中苇根、黄连以清热;橘络、桔梗相配,调理气机。

以上诸药相配,共奏宣肺解表、化痰止咳之效。

若小儿咳嗽偏于风寒者,用清宣宁嗽汤去黄连,加苏叶9~15g;偏于风热者,用清宣宁嗽汤加银花9~15g,黄芩9~12g。

2.痰热壅肺

本病病程稍长,多系外感风邪未从表解,化热炼痰,或病后余热未尽,痰热蕴肺。本证因邪由表及里,所以表证并不明显。症见咳嗽频频,咳痰稠黏而黄,或伴发热、口干、口臭,舌红苔黄,指纹青紫,脉滑数。

治法以清肺化痰为主,用自拟清肺化痰汤治之。

清肺化痰汤

荆芥9g,石膏15~30g,黄芩9g,瓜壳9~12g,法夏6g,炙百部12g,炙冬花15g,炙旋覆花15g。山楂15g,神曲15g,桔梗9g。

3.湿热蕴肺

小儿体质湿热素盛,或因外邪侵入,肺气失宣,水湿不化,蕴而化热所致。症见咳嗽痰多,痰色黄稠,口出臭气,舌苔黄腻,指纹紫滞,脉滑数。

治宜清化湿热,祛痰止咳。用自拟宣肺化湿汤治疗千余例,皆愈。

宣肺化湿汤

苇根15~30g,冬瓜仁30g,荆芥10g,黄连10~15g,炙百部12g,炙冬花15g,炙旋覆花15g,炒麦芽15g,炒谷芽15g,桔梗10g,滑石30g,木通10g,紫苏10g,炙麻绒10~15g。

4.肺阴不足

多由素体阴虚,久咳伤肺,或热病后肺阴受损,或痰热蕴肺日久,或过食辛热香燥炙煿食物,久而停积成热,积热熏蒸,灼伤肺津所致。症状表现为阴虚肺燥之象,咳嗽痰少,午后夜间咳嗽加重,口干,咽喉干燥,素伴有低热,形体消瘦,颧红,舌苔薄少,质红少津,脉细数。

治法以滋阴润肺为主。自拟滋阴润肺饮治疗。

滋阴润肺饮

沙参15~30g,麦冬9~15g,知母10g,天花粉10g,百合15g,炙百部12g,炙紫菀15g,炙杷叶15g,桔梗9g,山楂15g,神曲15g。

随证加减:

(1)痰多者:加蛇胆陈皮末,用温开水或蜂蜜水调服。

(2)久咳不已者:用五匹草15g,青蛙草15g,肺经草15g,六月寒15g,兔耳风15g,枇杷叶15g。诸药用清水洗净,然后去水稍晾干后,放入锅内炒,水汽干后,加入蜂蜜30g,再炒3~5分钟,待药将蜂蜜吸收后,再与上药(滋阴润肺饮)煎熬5分钟即可。亦可与肺热、肺阴不足的主方和合使用。

(3)咳甚呕吐者:加苏梗9g,竹茹12g。

(4)咽喉红肿者:加银花15g,射干9g,腊梅花9g,胖大海10g,白薇30g。

(5)鼻衄者:加白茅根30g,荷叶15g。

(6)冷汗多者:加桑叶12g。

(7)大便秘结者:加胖大海10g,或另包番泻叶3g泡水服,大便解后停服。

(8)苔白腻、腹胀者:加厚朴9g,苍术9g,白蔻6g,木通10g。

(9)口渴者:加天花粉15g。

(10)手足心潮热者:加石斛10g,知母10g,桑叶10g。

(11)鼻孔干红,肺有燥热者:加炙桑白皮15g。

(12)久咳伤肺,肺气虚弱者:加太子参30g,百合30g,知母15g,天冬15g,麦冬15g。

(13)久咳虚痨,咽干、舌红者:用尖贝粉30g,知母15g,天冬15g,麦冬15g,炙杷叶15g。熬膏频服。

(14)若症见咽喉灼热、干痒疼痛者:属于急慢性咽喉炎或刺激性咳嗽者,可加服咽炎灵含服液(银花、梅花、胖大海、射干等),以清咽利喉,泻热解毒。

预防和护理咳嗽的要点

(1)小儿咳嗽,以伏热感受温邪居多,故在小儿日常护理中,需着衣适宜,慎避风邪,免致外邪内入而致咳嗽。

(2)饮食要有节制,宜少吃辛辣炙煿食物,生冷食物亦当节戒,肥甘厚味更不宜过度,免致内伤脾胃而生痰蕴热发嗽。

(3)凡外感咳嗽,在热病过程中,外邪未解之前,均须忌食油腻荤腥和鸡蛋、鱼类,以免滞肺留邪,而致咳嗽缠绵难愈。咳嗽未愈之前,宜戒酸味食物和过咸食物,免致造成痰哮之后患。

(4)患病期间应适当休息,多喝水,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煤气、尘烟、油烟等刺激。

案例分析

案例一:

胡某,女,4岁。初诊:1988年12月10日

患儿咳嗽阵作,已经两月,先后经某医院给予抗感冒、止咳等中西药治疗,症状未见减轻。患儿大便干燥、小便黄,午后颜面红,时流鼻血,舌质微红,苔白黄,脉数。

证属痰热咳嗽,兼有鼻衄,故以清肺化痰汤加白茅根、荷叶治疗。

处方

荆芥9g,炙麻绒9g,石膏30g,黄芩9g,瓜壳9g,法夏6g,炙百部12g,炙旋覆花15g,炙白前根15g,焦楂15g,神曲15g,桔梗9g,白茅根30g,荷叶15g,2剂。

蛇胆陈皮末6支。

复诊:1988年12月13日

咳嗽大减,夜间偶有阵咳,咯痰已爽,鼻衄已止。原方去白茅根、荷叶,续服2剂。

1988年12月16日随访,咳嗽已愈,药已停服。

案例二:

周某,女,3岁。初诊:1989年1月17日

咳嗽时发时愈,已三月有余,近几日尤甚。曾经某医院检查诊断为“支气管肺炎”,治疗未效,又到某中草药医院服药月余,仍未见愈。患儿咳嗽,夜间尤甚,咳痰白稠,纳差,腹胀,口出秽气,大便正常,小便黄,苔黄白腻,脉数。

证属湿热咳嗽无疑,用宣肺化湿汤治疗。

处方

苇根30g,冬瓜仁30g,紫苏9g,黄连9g,炙百部12g,炙紫菀15g,炙旋覆花15g,炒麦芽30g,炒谷芽30g,桔梗9g,滑石30g,木通9g,炙麻绒12g,橘络15g(2剂)

复诊:1989年1月20日

咳嗽明显减轻,痰量亦少,纳食渐增,舌苔见退,原方续服两剂。

三诊:1989年1月24日

咳嗽消失,纳食尚未完全恢复,遂以健脾开胃以善后。

案例三:

张某,男,1岁余。初诊:1988年11月6日

咳嗽一月多,多方医治,已服各种止咳药水十余瓶,未见减轻。患儿咳嗽痰少,午后夜间咳嗽加重,形体消瘦,咽红赤,纳食尚可。舌苔花剥,苔少;指纹红紫。

诊为肺阴不足咳嗽。予以滋阴润肺饮加草药5种。

处方

沙参15g,麦冬9g,百合15g,炙百部12g,知母9g,花粉15g,炙紫菀15g,神曲15g,炙杷叶15g,桔梗9g,山楂15g,五匹草15g,青蛙草15g,肺经草15g,六月寒15g,兔耳风15g(2剂)

11月15日随访:咳嗽已止,停药多日。

临证注意

治疗咳嗽以辨证准确为第一要义。然小儿咳嗽,特别是咳嗽的寒热之偏,以其语言不能通,不能详述其痰的有无及颜色、质、量等,加之多有痰而不会吐出,临床上其他可供鉴别之要点也不明显,故较为难辨。

因此,多年来我主要通过对咽喉局部的观察而定。对咽喉红肿者,即使舌苔薄白而润,也要考虑为风热所患,纵有其他很明显的寒象,亦以寒包热郁闭阻者居多。

另外,对于外感咳嗽初起,我多不采用杏仁,因为杏仁过于苦降,有留邪和滑肠伤正之嫌,特别是对于素体较虚和久病脾胃虚弱的患儿更不宜用。而我偏爱用炙百部、炙旋覆花、炙白前根三药为止咳良药。

旋覆花性温而润,用量可适当重一些,与百部配合,有肺热者亦无妨;百部性寒苦而润;白前根温润降逆,三药相合,温润平和,不寒不热,相得益彰,收效甚捷。

毛家立
安顺市中医院中医科主治医师

2015年毕业于贵阳中医学院,医学学士,师从“安顺市名中医”毛永兴医师十余年,在继承发扬师承的基础上对于各种急慢性疾病有自己独特认识。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类妇科病,男女不孕不育,脾胃病,抑郁症,更年期综合征等各类内科杂病。

尤善于纯针灸治疗各类痛症、内科疾病及纯中医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及各类内分泌疾病。

黔ICP备20220036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