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医生博客
中医气血对人体的重要性

人常说人吐气、有三寸之气等,这里所说的气,实际上是指人的生命活动,也是中医所说的气的基本意思。 准确地说,人体的气是指推动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它具有极强的活力,可以在人体内不断运行和无形,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

因为用肉眼很难看到气体,所以说用眼睛看不见。 呼吸不断在体内循环,推动和调控着人的呼吸、心跳、血液循环、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的进行。 气是脏腑功能活动的原动力,气是生命的特征。

气是由精神化生的。 人体的气由先天性的气、水谷的气、自然界的清新(也称为天气)三部分构成。 所以《灵枢刺节真邪篇》说:“认真的人,有的人会上天,有的人会与谷气齐名。 真正的气,也就是人体全身的气; 天,这里必须包含先天天气和天气两种含义; 谷气是水谷气的简称。

人体气体的生成需要多种脏腑,特别是肾、脾、胃、肺三脏功能的综合作用。 先天之气由先天之精化生,先天之精藏于肾,故有先天之气在于肾之说。 先天性气的生成,与肾主藏精的功能密切相关,故称为怒肾根。 水谷之气由水谷之精化生。 饮食通过胃的接受、脾的转运可以化生水谷精,水谷气的生成与脾胃转运功能的关系非常密切。 《内经》说:如果山谷不进去,半天就会精神萎靡,一天就会变得消沉。 是强调脾胃功能的重要意义。 所以,脾被称为愤怒之源。 自然界的清新不仅可以通过肺部的呼吸作用不断进入体内,而且在肺部吸入的清新与水谷之气相结合的宗气积聚在胸膛后,也需要通过肺部的宣毛和肃清作用弥散全身,发挥生理效应。 因此,肺被称为生气之主。

总之,人体气体的生成,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 一是来源必须充足,或者需要充足的原料。 这就需要先天禀赋充足、后天膳食营养丰富,以及吸入的自然界清新源源不断。 二是肺、脾(胃)、肾三脏功能正常且协调,保证气源充足。 三脏中,脾肺两脏功能更为重要。 因此,临床治疗气虚病变多注重补脾肺两脏。 但肾是气根,脾气太虚弱、太严重就要补肾培本。 总之,先天不足和后天失调,都会影响气体的生成不足,治疗需要从补源、调理脏腑功能两个方面着手。

气是生命的动力

总之,气体是构成人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具体来说,气体在人体中发挥的作用,或者其功能活动可以表现为以下内容。

一.推动和控制作用

推进也包括刺激的作用。 中医认为,人体的生长发育和所有脏腑经络生理活动的进行,都必须通过气体的激发来推动作用。 懦弱、刺激推动作用减退会导致生长发育迟缓、生殖功能衰退、早衰,同时脏腑经络生理活动减弱。 另一方面,人体的精白、血、津液等有形物质的生成、血液的循环、津液的输送等,也是由气的运动推动的,因此有气行为血行、气行为水行之说。 如果胆小,按压力减弱,就会发生血液停滞、水滞留等各种各样的病变。

二.温润作用

温暖和温暖的意思。 因为气体产生热量,温暖人体,消除寒冷,所以据说气体有温暖的作用。 人体体温可维持较稳定的状态,脏腑经络及各组织器官要维持旺盛的功能活动,全靠气温的温暖作用。 另外,人体的精血津液等液态物质,也必须依靠气温的温暖来输送,所以有血热就好,寒了就会凝固的说法。

温暖作用是气的阳性侧作用,称为阳气。 所以《医碥》说:“开朗的人,温暖的空气也是。 太阳在人体里的作用,就像天体里普照万物的太阳一样,而阳光,在天与日的环境中,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阳气不足,发热过少,可发生虚寒性病变,体温偏低,畏寒发热,四肢不温,脏腑功能活动减弱,精血津液运行迟缓,代谢减弱,形成瘀血、痰饮、水肿等病变。

三.气体防御作用

包含防御和驱逐邪气两方面意思的《内经》说:“正气存内,邪不能做。 做的事,也就是侵犯。 说明气体具有防护邪气致病因子侵犯的作用。 如果邪气已经侵入人体的某个地方,正气就会聚集在那里驱逐邪气。 正如《灵枢刺节真邪篇》所述,邪之身在其中,有关联,心情舒畅。 有结,中骨深,气由骨引起。 这句话的意思是,当邪气入侵并聚集在人体的某个部位时,正气聚集在这个部位,即使邪气深入骨骼,正气也能聚集在骨骼,驱邪外出。

四.气体固摄作用

固是固护、保护的摄影是控制、统一摄影。 气的固体摄像作用是气对体内液体如精、血、津液等具有无故控制、统一、固护的作用。

如果空气的固摄作用减弱,空气不进入血液,就会引起各种出血; 不摄取天津,会引起自汗、多汗、多尿、小便失禁、流涎、清水呕吐、腹泻滑脱等不适,否则会引起遗精、滑精、早泄等病症。

气体的固摄作用是气体的阴性侧作用,与气体的推动作用之间存在相反的关系。

五.气体中介和气化作用

气体是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之间相互关系的中介,人体内各种生命信息都是通过气体在体内升降进出的运行来感知和传递的,从而构成机体的整体关系。 也就是说,体内各脏腑之间,以及脏腑与体表相对应的组织器官之间,以经络为联络通道,以气为信息载体,通过气的感知与传递,加强联系,维持着协调。 例如,应用针灸、按摩或其他外治方法时,对体表刺激发出的信息通过气的引导和输送传递到内脏,调节机体生理活动,使之协调归依。 因此,气体的中介作用是指气体的引导和信息传递的作用。

气化是指气体运动产生的各种变化。 具体而言,气化是指人体气体运动引起的体内物质和能量的新陈代谢过程,是物质转化和能量转换的过程。 例如,饮食水谷化生水谷精(包括津液和精微),水谷精就能转化为血液,给先天性精充电的津液化生汗和尿; 微化生是气体,气化是能量、热; 另外,气化生精白分化为脏腑之气和经气等,都是气化的具体表现。

空气的运动称为压缩机。 气化的前提是气体必须运动,否则就谈不上气化了。 也就是说,气化不能与压缩机分离,压缩机不正常就不能保证气化正常。 或者说,气体的运动是产生气化过程的条件和根本。 另一方面,气化过程中总是出现气体的升降出入运动。 因此,压缩机和气化,一分为二,合二为一,维持着生命活动的秩序。

血是生命的支柱

血是构成人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脉搏是血液工作的管道,被称为血府,起着约束血液运动的作用。 脉管中血液循环往复、不停歇,可以起到滋养和滋润全身的作用,为脏腑、经络、形体、官腔的生理活动提供营养物质。 人体任何部位血液供应不足,均可导致其生理功能紊乱和组织结构损伤,严重缺血可危及生命。

血液在脉搏里旋转的时候,如果因为某些原因滞留,就会出现淤血。 由于外伤等原因,血液流出脉外出血的,称为离经血。 离开神经的血不能马上排出或消失,也会变成淤血。 因此,即使离开经血或淤血,正常血液的生理功能也会消失。

血是怎么生成的? 这必须从两个方面来解释。 一是血液生成的物质基础; 二是血液生成与相关脏腑的关系。

血液生成的最基本物质是食物谷。 《灵枢决气》篇的一节最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中焦分心取汁,变红,就是所谓的血。 中焦,也就是脾胃。 所谓受气之气,是指饮食水的山谷,也叫谷气。 脾胃接受和消化饮食,并吸收了其中的精微(营养)物质,即汁液。 这里所说的汁液,主要包括水谷精微中浓厚的部分,即化生营气的精专部,以及具有营养作用的津液〔水液〕。 两者进入血脉中,也就是变为红色血液。

这样,水谷的精白化生的生气和津液是生成血液的主要物质,也是血液构成的主要成分。 化生血的另一种基本物质是肾精。 由于精与血之间存在着相互资生、相互转化的关系,肾精充足可以使肝血充盈。

综上所述,水谷精微化生的生气、津液及肾精是生成血液的基本物质,但三者归结起来,并非先天精与水谷精。 因此,血液产生的物质来源可以说是先天的和后天的。 两者相互支持,缺一不可。

血液化生是由多个脏腑共同作用完成的,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相关脏腑有脾、胃、心、肺、肾等。

化生血液的基本物质是水谷精微,而化生水谷精微的关键脏腑是脾胃,所以自古以来就有脾胃是气血化生之源的说法。 首先,胃可以接受的饮食,饮食多了会自己流血,饮食少了不会流血( 《医门法律》 )。 脾的运化吸收功能必须正常。 要说为什么,那是因为胃里的水谷的精气,被脾之输送到血( 《医碥》 )中。 脾胃功能虚弱、不适,会影响饮食,导致营养摄入不足,最终引起血虚病理变化。 因此,临床治疗血虚证,首先注意调理脾胃,以助其运化。

心肺在血液生成过程中的作用是,首先脾胃将水谷的精微(营气和津液)输送至肺中,与肺吸入的清)氧)气结合后灌注心脉,在心气的作用下变成红色血液。 只有通过肺部的呼吸吸清作用,才能使浑浊的血、黑暗的血变成新鲜的血液。 也就是说,正因为血的生成必须经过心的赤化作用,才会有心生血的理论。

因此,临床治疗血虚证时需调整心肺功能。

肾在血液生成中的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肾藏精、精能活髓、精髓是化生血液的基本物质之一。 二是肾精与肝血相互转化,完成精化血的过程; 三是肾为五脏六腑之源,肾气充盈,可促进脾胃运化功能,帮助血液化生。 因此,治疗缺血有时采用补肾填精法,达到充血盛的目的。 也就是说,血液的化生主要依赖脾胃的纳运功能,同时心、肺、肾等脏功能也必须配合满足。

血液必须在脉管中畅通、畅通无阻,遍布全身,发挥营养作用。 维持血液的正常运转,需要以下条件。 首先,需要刺激血液循环的推动力和控制血液循环的约束力。 这里所说的推进力,主要是气的推进和温暖的作用,所以有血气不旺的说法。 控制血液在脉搏中作用而不外渗的约束力,主要指气的固摄作用。

血液循环的推动力主要表现在心、肺、肝的功能活动。 如:心的主要血脉、心的空气是促进血液循环的基本动力; 肺向百脉、主治节,辅以心脏主管全身血脉,在肺气宣肃降作用下,推动血液向全身喷洒; 藏肝血液,主疏,肝不仅具有调节血流量的重要作用,同时还可调气机,是血液循环畅通的重要环节。

控血行为的约束力,主要体现在脾统血和肝藏血功能正常,从而可防止血流外流,避免出血。

综上所述,心、肺、肝、脾等脏协调密切配合,是保证血液正常运行的重要条件,其中任何一种脏功能不全,均可导致血液循环异常病变。 例如,懦弱,无力运血; 肺气虚,宣降失司; 肝气郁、气机失调等,会引起血液循环淤滞。 脾虚不能统血,肝不能藏血,引起出血。

维持血液循环正常的其他条件包括脉管无损伤,相对密闭、畅通。 由于外伤和热的内盛等原因,脉道损伤的话,血液会流出出血。 另外,血液本身的状态,如血液中痰浊多、粘稠度高等,都可能引起血液循环不良和淤滞。

血的功能有三个。 一是湿养,二是化神,三是含气。 血液中含有人体必需的丰富营养素,它通过血脉直达全身、内至五脏六腑、外至皮、筋骨及各官孔,不断发挥着它的滋润和滋润作用,故《难经》“血主湿”。 全身各组织器官充分被血淋湿才能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 眼睛能看、耳朵能听、手能拍、手能握、能用脚走路等( 《金匮钩玄》 )。 另外,血液的营养作用也可以从皮肤的颜色、毛发的枯萎等方面体现出来。 血液充盈,营养正常,面色红润,毛发湿润,感觉敏锐,活动自如; 相反,脸色萎缩、肌肉消瘦、皮肤干燥、四肢麻木、毛发不旺等。

因为血液是人体精神活动产生的物质基础,所以《内经》说:“血液者,精神也是。 血气方刚,神志清醒,精神饱满。 血虚、血热使意识出现病变。 血虚心悸、失眠、血热烦躁、多梦等。 所以,血有化神的作用。

血的运行必须靠气的推动,气也必须依赖血才能到达全身,血就像载气的舟,可以气行,导致血泄不通的病理变化。

以上介绍了气血的重要性,气血运行是否顺畅与我们的健康有很大关系。 气血不足就补气血吧。

毛家立
安顺市中医院中医科主治医师

2015年毕业于贵阳中医学院,医学学士,师从“安顺市名中医”毛永兴医师十余年,在继承发扬师承的基础上对于各种急慢性疾病有自己独特认识。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类妇科病,男女不孕不育,脾胃病,抑郁症,更年期综合征等各类内科杂病。

尤善于纯针灸治疗各类痛症、内科疾病及纯中医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及各类内分泌疾病。

黔ICP备20220036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