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医生博客
针灸入门(1):手太阴肺经和手阳明大肠经的临床运用思路

我个人不是很喜欢纠结于理论研究,一切都着重于临床,所以不必要的理论我就不重复细说,但我个人觉得肺经和大肠经的临床运用是绝对要放在一起讲的,不可分开,因为其互为表里,十二经络与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对应度是比较高的,所以我会穿插在一起写。基础的理论知识还是要回顾下:

首先是两个经络涉及脏腑的生理功能及经络巡行时间。

凌晨3点-5点(寅时)是肺经开穴运行的时间,凌晨5点-7点(卯时)是大肠经开穴运行的时间。可以看到他的运行时间是非常紧密的,所以可以在凌晨3点-7点加重和发生的疾病都可以考虑从这两条经络来治疗。如(失眠、泄泻、口干苦等)。

生理功能:肺主气,司呼吸、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主声,开窍于鼻、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忧悲为肺志,涕为肺液。

大肠:传化糟粕

结合其生理功能那么和其相关的疾病也可以选择其经络穴位来治疗。

同时在其实在临床上我们的很多穴位其实不是常用的,不需要特别背诵,所以我会以五腧穴几特定穴来给大家加深记忆。

其五腧穴歌诀为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以上5句话其实大家不用过分解读,只是一个思路而已,切不可让他成为你的桎梏。

其原穴为:手太阴肺经 太渊 手阳明大肠经 合谷。

以上就是这两条经络我们需要学习的全部基础理论。但是很多人可能还是会觉得一头雾水,我们该怎么运用呢?

我前面文章提到过的两句话就很关键,1、经络所过,主治所及。2、原主本经疾患。也就是这条经络经过的地方的所有疾病都可以运用这条经络上的穴位(常用原穴)进行治疗。最有代表的当然是痛症。最典型的代表当然就是我们在临床上屡试不爽的少商商阳放血治疗咽喉痛,那么为什么是少商和商阳呢?我们学习针灸你在一开始的时候可以选择单纯的学习什么穴位治疗什么病,但是这样只是一个复制人,是很难有后续提升的,后续你一定要明白为什么会选择这个穴位,这样才会提高和有自己的理解。

首先其实放血疗法有两个目的,第一是打开枢纽减轻这条经络的压力,第二是让新血来替换旧血(淤血)达到治疗目的。那么在最细小的地方放血当然是最好的选择,同时可能有人会问,只有大肠经经过咽喉处单用商阳就够了,为什么还要在少商呢?很简单,因为肺和大肠互为表里。学习中医一定要有整体的思维,不能有哪里痛扎哪里的思维。我们的思维可以再发散一点,只用少商商阳点刺放血是不是可以解决所有的咽喉痛呢?显然是不行的,那么你是否思考过为什么呢?因为还有很多条经络也经过我们的咽喉处和附近,例如足厥阴肝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还有阴跷脉。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选择这几条经络的原穴和相关穴位来治疗咽喉痛呢?如:足厥阴肝经太冲 足阳明胃经 冲阳 足太阴脾经 太白 足少阴肾经 太溪 阴跷脉 照海。当然还有其他的经络穴位可以选择,看多了可能会觉得有点绕,你可以慢慢的思考,针灸一开始的整体思维是必须要养成的,要不然你很容易变成哪里痛扎哪里的阿是穴混子医生。

同理经络所过主治所及我们还可以想到我们的常见病就是牙痛选择合谷搭配偏历。

肺经的中府、云门处正好是乳腺增生乳腺炎的常见疼痛点选择列缺搭配太渊来治疗,这里可能还有人会疑惑为什么选择列缺?很简单,列缺通任脉,任主胞胎生产,而中医认为女性的乳腺、子宫、卵巢是一个体系,这就是中医的整体观念,也就是我前面告诉大家一定要背的东西的重要性。

除了痛症,我们平常还可以通过经络来调节脏腑病变,合穴因为是在肘膝处,其气血肌肉骨骼周围也最丰富,所以是除原穴外最适合调整经络平衡的穴位。最常见的就是我们临床常见的口干苦,如果这个患者是大肠湿热导致的,我们就可以选择两经合穴尺泽+曲池来治疗。

这是我写的分论第一章,文笔不佳写得有点复杂,因为我们的教科书和很多教材写得真的很乱,就比如手太阴肺经的主治书上写的就是脏腑病:咳喘,上气,烦心,肺胀满,小便数而欠。经脉病:胸满,缺盆痛,臑臂内前廉痛厥,掌中热。然后每个穴位又会有几个主治,直接会把学习者给绕晕。缺失临床实践又容易抓不住重点。我以上选择的几个疾病都是临床常见且针灸疗效肯定的疾病给大家提供了一个思考思路,并没有完全铺开论述,因为针灸的基础理论实在是太多了,写这个只是为了大家可以快速入门,初学者可以跟着我的思路走一下在结合临床实践相信可以得出属于你自己的体会。然后你再去学习其他相对复杂的理论应该会有更深的体会。

毛家立
安顺市中医院中医科主治医师

2015年毕业于贵阳中医学院,医学学士,师从“安顺市名中医”毛永兴医师十余年,在继承发扬师承的基础上对于各种急慢性疾病有自己独特认识。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类妇科病,男女不孕不育,脾胃病,抑郁症,更年期综合征等各类内科杂病。

尤善于纯针灸治疗各类痛症、内科疾病及纯中医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及各类内分泌疾病。

黔ICP备20220036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