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医生博客
正常粪便的颜色特征和次数

粪便观察:

1、数量和次数

正常人每天排便1-2次,平均量为150-200克,粪便量与食物的种类、数量、消化系统功能状况有关,吃肉类蛋白质的人比素食主义者少。消化不良者由于食物未完全消化,无法吸收,可以在粪便中看到大量脂肪滴、淀粉粒或未完全消化的肌肉纤维,从而增加数量和次数。

2、颜色

健康人的大便变成棕色,大便颜色的变化与疾病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白色或灰白色:提示胆道梗塞、胆结石、胆道肿瘤、胰腺癌的可能性。另外,灰白色在钡式造影后也能看到,这是白病引起的生理性排泄物。

白色淘米水样品(即粪便像淘米水一样的白色混浊液)很多,在霍乱中很常见。

白色脂肪相:量大,散发恶臭,常见于胰腺性腹泻或吸收不良综合征。

白色粘液伤:提示可能是慢性肠炎、肠育和肿瘤。

深黄色:可能由红细胞先天性缺陷、溶血性细菌感染、恶性疟疾、血型错误的输血、部分化学药品或毒素中毒、各种免疫反应(包括自身免疫)等引起。

绿色:水状或块状,有很多酸味、泡沫,多见于消化不良、肠功能障碍等疾病。如果绿边混有脓,则是急性肠炎或菌痢的表现。另外,如果多吃含有叶绿素的食物,或者肠道酸性过高,粪便就会变成绿色。

胭红:瘦肉、水、粪、粪、粪、粪、粪、粪、粪、粪、粪、粪、粪、粪、粪、粪、沙门氏菌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

鲜红色:常见于下消化道出血。外层沾有鲜血,量少,伴有极能,后痛消失,为肛裂。如果血色是鲜红色的,则量会有些不同或结成血块,附着在粪便外部,不与排泄物混合,用水冲洗血液或血栓,有内痔出血的可能性。

3、特性。

正常人的排泄物成型柔软。患消化不良或急性肠炎时,肠道运动迅速,吸收水分少,排便次数可能增加。便秘时,粪便在肠道内停留太久,水分会被吸收,粪便会干燥,有时看起来像晚上一样。当有直肠、肛门狭窄或部分肠梗阻时,粪便往往呈扁平的条状或带状。

4、气味。

排泄物的气味是由食物残渣和结肠中的细菌发酵产生的,与食物种类和肠道疾病有关。消化不良者,大便有酸味。沥青样品有腥味。直肠溃疡或大肠癌,大便有腐烂的味道。

5、粘液和脓。

正常排泄物中含有极少量的黏液,起到润滑肠道和保护肠黏膜的作用。大量粘液常见于肠炎症,血子常见于痢疾、肠套叠等,脓血常见于痢疾、肛门周围脓肿、直肠癌等。

如果介绍正常的排泄物,发现自己的排泄物不正常,就要去医院接受治疗。

毛家立
安顺市中医院中医科主治医师

2015年毕业于贵阳中医学院,医学学士,师从“安顺市名中医”毛永兴医师十余年,在继承发扬师承的基础上对于各种急慢性疾病有自己独特认识。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类妇科病,男女不孕不育,脾胃病,抑郁症,更年期综合征等各类内科杂病。

尤善于纯针灸治疗各类痛症、内科疾病及纯中医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及各类内分泌疾病。

黔ICP备2022003604号